我國智能建筑起源于20世紀90年代,在我國發展了二十年,行業經歷了初創期、規范期、發展期三個階段,已經形成了產業規模及產業鏈,智能建筑工程已經普及到了各種類型建筑并延伸到了城市建設及相關行業。地域上,智能建筑由一線城市逐漸向二三線城市推廣,未來將普及農村、生態園、工業區等領域;技術上,由機電管理逐漸向數字化、網絡化發展。隨著時間、領域、技術三個維度的擴張,智能建筑覆蓋領域逐漸增加,行業發展迅猛。
目前,我國建筑智能化的市場需求主要由新建建筑智能化技術應用和既有建筑智能化改造兩部分組成。新增建筑面積對建筑智能化行業的市場需求影響較大,占據了市場的主要需求。
在存量智能建筑規模測算方面,我國每年約3%(平均改造周期30年)的住宅以及6%(平均改造周期15年)的工業、公共建筑會進行智能化改造,按住宅每平米80元、公建150元的平均改造成本計算,2018年我國建筑智能化改造市場規模為2356.55億元。
在新增智能建筑規模測算方面,隨著建筑智能的提升,我國智能建筑在新增建筑中的比例從2012年的25%提升至40%左右。以住建部公布的房屋竣工面積為基數,按照前瞻調研的智能化建筑平均新建成本,以住宅150元/平方米,廠房倉庫250元/平方米,辦公商業服務用房350元/平方米的建筑智能化成本計算,2018年我國智能建筑行業新建市場規模為3181億元。
綜上所述,我國智能建筑行業總市場規模為5537.6億元,且未來,隨著行業市場的需求增長,智能改造成本的上升,行業市場規模還會逐漸增大。
當前,智能建筑行業在我國尚處于成長期,行業發展潛力大。2018年,我國智能建筑占新建建筑的比例達到40%,仍遠低于美、日等成熟智能建筑市場的占比,前瞻預計未來我國智能建筑在新建建筑中的比例仍將保持每年3個百分點左右的提升速度,到2024年,我國智能建筑在新建建筑中的比例有望逼近55.8%。
|